刘方柏医案——自拟三黄安神汤治顽固性失眠案发表时间:2018-07-27 13:34 张某,男,64岁,门诊病例,2013年10月25日初诊。 患者失眠10余年,长期服用舒乐安定片每晚1-2片,仍辗转难以入睡,常一夜仅能睡3个小时左右,亦曾服用过温胆汤、酸枣仁汤、丹栀逍遥丸等中药或中成药乏效。近半月余症状加重,舒乐安定片每晚自服2-3片仍仅能睡不超过3小时,苦不堪言。来诊症见神情困顿,心烦意乱,急躁易怒,头重胸闷,口苦便干,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辩证:不寐 痰火纠集。 治法:清化痰热,养血安神。 主方:三黄安神汤。 组方:生地黄50g ,天竺黄12g ,姜黄10g,防己10g,桂枝10g ,炙僵蚕10g ,远志12g,半夏30g,高粱30g,夜交藤30g ,茯神10g ,炙甘草10g,炒枣仁30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服。 服后心烦易怒,口苦等症状减轻,睡眠明显好转,能睡5至7个小时,心情较前开朗。续方5剂巩固。 不寐亦称失眠或 “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 刘老悉心研究后认为,失眠一证,正虚者虽不在少数,但因其虚均在营血,治皆重于心脾,故治疗相对容易。然由邪而致者情况就复杂了,仅为便于论述和区别,文献列条分述者即有:宜以宣散治之的风寒,以凉解治之的火热,以温化治之的痰饮,以消导治之的饮食,以分利治之的水湿,以行气治之的气逆和以温中治之的阴寒等。更何况这些邪气大多相兼相杂,因而,临床远非止于上述类型。准确辨析和把握并非易事。而邪之不去,神焉能安。神不安则进一步加重卫气独行其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由病初的失调到各自独行其道之淆乱,此多数顽固失眠之由也。 多种邪气纠集,是诸症兼呈的重要原因。而根据刘老临床经验,以痰火纠集为最常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时代生活节奏大幅加快,竞争异常激烈,饮食习惯不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竞争恼怒易伤肝,肝气郁结则化火,肝火戕土则脾胃伤;竞争焦虑,劳碌奔波,暴食狂饮,皆伤脾,脾失健运而酿湿生痰,痰湿郁久可蕴热成火。这种痰火互结,火炽痰郁,扰乱心神是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病机。因而在失眠的同时,多伴有心烦口苦,急躁易怒,心悸胸闷,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等症状。 刘老针对这种病机和见证,自拟了三黄安神汤。临床疗效极好。 三黄安神汤由《灵枢》之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略》之防己地黄汤和验方僵蚕二黄汤(炙僵蚕、姜黄、天竺黄、远志、夜交藤)三方加味而成。 半夏秫米汤祛痰和胃,化浊宁神,而关键在于“通其道”,通壅塞以畅经络。防己地黄汤方之配伍功在养血清热兼以除湿:生地养血熄风,“血足风自灭”;“肝为风木之脏”,故用少量防风以散肝经郁热;防己苦寒泄降,利水清热,味辛能散,兼可祛风,《千金方衍义》并谓其能“逐痰气”;桂枝行血和营,并能“通其关窍”,甘草和胃补中,调和地黄、桂枝寒热之性。该方为仲景用治狂状妄行,独语不休之方,其突出作用在于镇静。僵蚕二黄汤则直祛痰热。将三方固定合用,加酸枣仁、首乌藤、茯神以助养心安神,定名三黄安神汤。多年来,反映服药当晚即获得“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安睡”者毎有人在。因此,该方既具从病机层面的祛邪治本之能,又具从症状层面的快速静镇安眠之功。 剂量则甚为重要,一般情况下生地当用40~60g,若心悸内热,便结口干,烦躁不宁者,可用60~120g;至于半夏,秫米(即高粱,缺货时可用苡仁代)以30~50g为常用量。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刘方柏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张永忠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