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泌尿外科成功救治一例罕见嗜铬细胞瘤危象患者发表时间:2021-11-04 14:43 近日,我院泌尿外科成功治愈一例罕见的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血压危象、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在外院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后,患者出现了血压、心率骤升的现象,用药后仍控制不佳,于是终止手术计划急转入我院肝胆胰脾外科治疗,经科室检查发现,患者腹部左侧有肾上腺肿物,高度怀疑为嗜铬细胞瘤,随即转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 患者入科时,静脉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血压仍高达246/124mmHg,心率170次/分,病情极为危重,泌尿外科副主任梁波表示,临床表现结合检查诊断考虑“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血压危象、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这种病情十分危急,将随时威胁到患者生命,当下最首要的,就是尽快地采取行动控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据了解,嗜铬细胞瘤主要由嗜铬细胞瘤自主分泌入血的儿茶酚胺引起。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早期可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典型表现为血压持续性增高,阵发性加重,发作时血压急骤升高可达200mmHg以上,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或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除外高血压,患者还可出现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伴心律失常、心肌退行性变、坏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改变;引起基础代谢增高,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少数病人出现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出现的高血压危象与一般高血压危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梁波解释到,由于此类患者血中儿茶酚胺过高,外周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血压虽高,但血容量处于相对不足状态。因此术前需予以足够疗程的药物治疗,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及扩充血容量的目的,术中需要充分补液,轻柔操作,尽可能不挤压肿瘤,当肿瘤摘除后还需加快补液速度,必要时使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等。相关研究发现,未进行术前规范准备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死亡率可达50%,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用于术前准备后,此类手术死亡率才开始明显下降,但仍达3%左右。 经过近2周的术前准备,由梁波副主任医师主刀为患者行“经腹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符合嗜铬细胞瘤诊断。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已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 梁波表示,自泌尿外科成科以来,已成功开展多例肾上腺肿瘤手术,目前已建立起肾上腺肿瘤规范、安全、有效且的诊治方案,而此例罕见高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顺利抢救,也是对科室实力和能力的一次充分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