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请问是陈宣胜的家属吗?”“请问,您认识陈宣胜吗?”......2月11日晚上,湖北武汉红十字会医院7楼重症病房的护理人员余玲(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援助武汉队员)不断拨打着电话,坐在她旁边的正是新冠肺炎患者陈大爷。
“还记得第一次在重症监护室见到陈大爷大概是在六七天前,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所以他的病情非常危急,不仅需要靠呼吸机支持,偶尔还会间歇性昏迷.....”说话的是陈大爷的主管医生童忠满(乐山市中医医院援助武汉队员),他告诉我们,陈大爷今年已经68岁了,病情危重时家人不在身旁,他自己也不记得家人的联系方式,甚至自己在几楼住院都不太清楚。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工作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繁忙和紧张,8小时轮班制,当班的2名医生要负责该区域内18张床位的病人,因为都是危重患者,当班医生不能有半点松懈。在如此高压的工作环境下,童忠满医生哪怕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都会陪陈大爷聊上两句。“我能想象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人重病住院,又与家人也失去了联系,他的内心应该是非常孤独和害怕的,在这里我们就是他的家人。”慢慢地,陈大爷也喜欢上了这个四川小伙儿,只要有童医生在,陈大爷就会特别开心,他说:“忠满就像我的子女一样。”在童忠满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陈大爷的病情也有了极大的好转,按照医院规定,他即将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为此大家都非常开心。
可是,就在当天夜里,值班护理人员余玲(乐山市中医医院援助武汉队员)却看见陈大爷背过身悄悄地在抹眼泪,“我本来不想让你们看见的,你们对我太好了,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陈大爷是想家了。“我的病好多了,但我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不知道他们好不好,我很担心....”看着陈大爷眼角闪烁的泪花,余玲心里也不是滋味。于是,她陪着陈大爷一起回忆,陈大爷想到一个号码,余玲就试着拨打一个,经过一夜的坚持不懈,终于和陈大爷的老伴儿取得了联系,当把电话递到陈大爷手里时,他哭得像个孩子,可余玲的心里却乐开了花。我想,“以人为本、医者仁心”,这句话用在此刻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去了普通病房,一定得听医生的话,病房有中药配合治疗,你说你吃东西没味,吃了中药就会好一点的,一定得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出院。”2月13日,陈宣胜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临走时,童忠满医生如同儿子般的细心叮嘱让陈大爷十分不舍。为了表示感谢,陈大爷亲手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照料过他的医护人员。
这张照片里,陈大爷与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互相鼓励,定格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生命,如果可以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不朽。”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的日子里,无数白衣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前线。他们不惧病毒、不论生死;他们怀揣“仁心”与“大爱”,以防护服为盾,用生命呵护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用爱和责任绘制出一幅幅生命的蓝图、绽放出一朵朵生命之花。